|
进博会巨幅迎宾主题国画《春风又绿江南岸》的江南情怀和诗画意境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主会场迎宾大厅,一幅巨幅江南水乡主题国画非常引人瞩目。 《春风又绿江南岸》 这是目前全国最大的中国画青绿山水作品,高784cm x 宽1310cm。作品由中国美协理事、上海市美协副主席陈琪、画家车鹏飞、画家江宏、画家汪家芳4位艺术家合作精心创作。 作品表现江南之春——绿水青山、桃红柳翠、水榭亭廓、春意盎然之景象。以大视野的角度描绘出江南水乡、太湖、运河、江流等水系相互交织映衬,表现出醉美江南之韵味。 《春风又绿江南岸》一经亮相,即吸引各国目光,中国画与根植于中国画中的中国心灵,又一次展示了时代的精神节奏,以及至诚至美的东方情调。 笔墨江南、诗画意境 江南有取之不尽创作题材,作品着重采用传统平远构图,把江南水乡全景式展现在眼前,画面山连着水,水连着山,层层推进,层层叠叠,表现出山的秀色秀美,水的灵动灵气,让人把江南美景尽收眼底。 《春风又绿江南岸》画作局部 江南的春天当然离不开水的表现,水是画面中心,也是连接山与水,人与自然的纽带,创作团队在水的处理方法上用勾线的方法,与平远的山势相呼应,然后层层擦染,表现出水的淸灵让人身临其景,有"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兰"之感。 《春风又绿江南岸》画作局部 “画作采用传统中国画以大观小的平远构图,就好像一个人站在高处俯瞰假山一样。”陈琪说。 一目千里的旷观,能够把握江南自然的内部节奏。画家们临空从四面八方抽取那花满蹊、风满楼的江南婀娜姿态,融汇于钱塘江、太湖与京杭大运河的丰沛气势——近处岸花临水,有绯红桃花,月白玉兰,初春莲叶,摇曳柳枝点缀着或润或细的墨线,花瓣晕出或浓或淡的色点;远处青山重重悉见,早霞曙光的色彩和桃花红色相呼应。 《春风又绿江南岸》画作局部 画中山石先以墨色勾皴,后施石绿石青,每座小山的淡墨渲染有四遍之多;至于水波,更是画面中心,用传统勾线的处理方法,层层擦染,让线形成灰色的面,墨色透明而不单薄,与平远的山势和谐交融。 《春风又绿江南岸》画作局部 在设色和用笔上,全卷继承了传统的 “青绿山水”画法,此种表现方法是我国山水画技法中发展较早的一种,隋唐时期如展子虔、李思训等许多画家均擅长。在明丽清润的色彩中,山川与河道交织,江面和云烟留白皆为妙境,使人产生一种“情”与“景”的向往,似乎听到了小桥流水,渔舟穿行的清音。 《春风又绿江南岸》画作局部 文化自觉自信,春风又绿江南 “春风又绿江南岸”是宋朝诗人王安石的诗句,当年诗人眺望江南,又觅春归,心中有了感慨。转眼千年,历代称赞江南的话语正在以一种新的形式获得新的生命。江南自古为天下粮仓,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丝绸贸易通过水路运河、海囗源源不断送往世界各地,因此江南是古丝绸之路重要发祥地,有取之不尽创作题材。 作为此次进博会艺术监制,陈琪认为,如何面向世界表达中国艺术、中国元素、江南元素,是贯穿整个创作过程的重要问题。“我们在创作中着重表现‘又绿’这层意境。在改革开放40周年的今天,春天的气息、春天的生机又吹进入千家万户”,陈琪说。 “构图平远,画面视野开阔,深远绵长。没有选择巍峨、壮观、雄强、险峻的山水风貌,而是以江南山水的特有气象,体现出亲切、平和、秀美的意境。即便是对秀丽的描绘,也不是浓笔重彩,而是淡淡几笔,却在春色中蕴藏勃勃生机。整个画面的主题,和本次进博会的主题非常贴近,既充分展现了海派绘画的特色,也体现了开放、包容的意境,虚怀若谷、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每日关心作品创作的领导对画作如此评价。 细看《春风又绿江南岸》的谋篇布局,处处是春的复苏。“虽然是全景式水乡,但又收纳许多细腻的景别。各国领导人走近了看,会品味到水乡人生活的情趣,甚至会想去中国江南各处走一走。” 陈琪说。因为这种多样性和丰富性与笔法紧密相连,江南渔村渔民的乡愁情怀和诗意美学随之而来。 这次创作团队四人都对江南生活江南文化比较熟悉,陈琪是画人物花鸟为主,车鹏飞、江宏、汪家芳擅长山水,合作中各自发挥长处和智慧,相互配合,在较短的时间较好完成当代最大的一件青绿江南山水作品。 “这种文化自信与自觉,在上海这座城市得到了充分展现。” 陈琪说,此次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举办,是城市精神、艺术精神与文化精神的共融,力求向世界展现一个在古老传统的滋养下,生气焕发的中国艺术和中国气象。 来源:艺术源 汪家芳: 夜深了,当看到这张照片时,我不仅又要为老朋友“上海第一裱”之称的一一周国伟,上海观缘文化公司的黄豪文老弟(总经理)此次为我们4位画家江宏、车鹏飞、陈琪、汪家芳所创作的《春风又绿江南岸》巨製点缀上海进博会主会场背后所付出的心血和鲜为人知的感动故事而点赞,要说声,谢谢周国伟、黄豪文及他们的团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