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观】自述|汪家芳:速写上海抗疫场景,用画笔记录抗疫中的城市温度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李君娜 致敬相助守“沪”的抗疫冲锋者,留下历史文化的图像。 自述人: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上海文史馆馆员汪家芳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给上海这样一个特大城市带来一场严峻的考验,每一个市民都无法置身事外。作为画家,在做好自我防护的前提下,我又一次拿起画笔记录那些在一线抗疫的医护人员和社区志愿者平凡人的身影。 笔墨不足以表达这些医护人员和社区志愿者力量的万分之一,仅以此画笔寄托自己的情感,让国人都看到上海这座城市所闪现的强大光芒。 速写上海近期抗“疫”场景那几天,我也与往常一样开着车,从浦东到浦西,没有看到横挂着的豪言壮语。安静的上海,每个人都在默默地为抗疫做着自己该做的事。 我家在普陀区,距离我家不远就是上海市普陀区人民医院。3月17日,我在普陀区人民医院预检处、门诊部、核酸检测点等,亲眼看到医务工作者一幕幕忘我奋战的场景,感动至极。 他们中,有的全神贯注倾听来访者问询,有的合力诊断病因,也有的正有条不紊地检测。我目睹身着防护服的“大白”,推着坐轮椅的老人前来检测。我用手机拍下这一幕,并展纸挥毫,简笔勾勒,记录下可贵而又难忘的瞬间。 我的“观缘”艺术工作室位于疫情较重的闵行区梅陇镇。3月19日,我来到工作室,准备创作几幅有关这次抗疫中平凡人的故事。我倾听了那些顾大局、舍小家的平凡人的感人故事,不由得肃然起敬。 3月21日,我居住的小区再次进行核酸检测。一位手持话筒冒雨维持秩序,大声告知居民准备事项的志愿者,尤为引起我的注意。或许是连续工作疲劳所致,他的声音有些嘶哑,但他仍然不厌其烦地细致解说。他用志愿之光、守护居民健康的形象,随即显现在了我的笔下。 《沙哑的呼声》 这波疫情中,上海市民自发涌现并汇聚起强大战“疫”合力,医护人员直面疫情的勇气和决心蔓延整个上海,以坚毅果决的面貌进入众人的视野,而那些默默奉献的志愿者义无反顾地加入空前的抗疫队伍里。我带的90后学生、同一个小区里的80后年轻人,他们不计报酬加入了志愿者队伍,每次看到这些穿着防护服的年轻人忙碌身影,我都很感动,打破了曾经对某些年轻人的一些偏见,更让我看到了我们这个城市、这个国家未来的希望。 由此,我将速写镜头聚焦医务工作者与社区志愿者们,为他们发出的每一点微光,为他们构筑的城市防控能力,予以喝彩!而我的笔下,这些栩栩如生的美丽身影带着此间的上海精神将成为永恒。我们这个社会不正是因为无数个平凡人在各自的岗位上做着不平凡的事业,成就了我们伟大的民族、伟大的党。 《岗位》 记得2020年初,上海各界为支援武汉抗“疫”,大批各类物资与医务人员,及时驰援。为真实记录难忘的历史场景,我先后前往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等地,写生创作了数十幅水墨速写画稿,以及巨幅中国画《巍巍中国情》。其中,医生、警察、外卖快递员、出租车司机等普通上海市民,为支援武汉抗“疫”所作出的努力,成了我画稿中的主角。 守望相助。如今,上海成了被全国各地驰援的城市。上海疫情防控正处于最吃劲的关键阶段,来自全国各地的温暖相助持续不断地抵达,与我们一起守护这座城市。一辆辆车从千里之遥奔赴上海,都江堰的货车还挂着“感恩上海”的醒目大字,让人们感动不已。 我根据这个主题创作了《日夜兼程,大爱无疆》。山河远阔,阻不断情感,满载而来的不仅是当下急需的生活物资,更是兄弟省市对上海浓浓的挂念和关心。我用画笔把这个难忘的时光记录下来,画的落款形式我采用了最传统的篆书。这是最能代表中国的传统书法,古老的华夏文化散发着今日之光芒,也借此表达,守望相助也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巍巍中国情》 《日夜兼程,大爱无疆》 作为以画笔立身的美术工作者,真实记录社会发展历史场景,既是社会责任,也属义不容辞的担当。为那些坚守医疗岗位的医务工作者,为那些挺身而出的平凡志愿者,更为那些默默无闻,保障街区平稳有序的各级人士,留下历史文化的图像,留下上海的形象。 题图来源:受访者提供图片编辑:苏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