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江画廊《旅游时报》艺术天地专版:丹青焕彩 时代留痕 ——季平城市山水的审美特色和学术价值
香江画廊《旅游时报》艺术天地专版:丹青焕彩 时代留痕 ——季平城市山水的审美特色和学术价值
简介
1956年生于上海,毕业于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国画系现代水墨研究生班。现为上海中国画院画师、上海书画院画师、上海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林风眠艺术研究会会员。
展览
2014年 “寄情楼台烟雨中——季平城市山水绘画展”——藏真海派美术馆 中国上海
2013年 “季平当代水墨作品展”——张江当代艺术馆 中国上海
“上海美术作品进京展”——中国美术馆 中国北京
“‘样式’上海水墨的十个个案”——张江当代艺术馆 中国上海
“釜山、汉堡、上海相聚的交流展”——釜山美术馆 韩国釜山
2012年 “上海中国画院作品展”——巴黎中国文化中心、柏林中国文化中心 法国巴黎、德国柏林
“水墨的维度——上海当代水墨作品邀请展” 德国汉堡、希腊雅典
“中国上海、韩国大邱美术摄影作品交流展”——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东外滩艺术空间 中国上海
2010年 “城市与艺术——上海当代艺术家画展”——汉堡港口中心画廊 德国汉堡
2009年 “第十一届全国美术作品展”——上海展览中心 中国上海
2007年 “水墨青春——中国上海青年水墨画展”——贝利尼博物馆 意大利佛罗伦萨
生成不足二百年的海上画派,仅山水一科就涌现出一批出类拔萃的画家。早期的吴庆云取西洋画法画夕照雨景,朦胧、抒情,诗意盎然,同当时盛行的“四王”画派拉开了距离;蒲作英粗头乱服式的简笔山水,凸现出水墨晕化的意趣、张力,更接近于真山真水的精气神韵。现时人对他未予足够重视,实在是囿于审美的误区。誉声民国年间的“三吴一冯”,在继承宋元以来传统技法上有雄峙南北的实力,在写生写实上同样具有过人的实力。突出案例是吴湖帆的《祝贺原子弹爆炸成功》,居然以传统的“卷云皴”表现现代军事的高科技成果,而且那样妥帖、完美,迄今犹为艺界津津乐道。建国后,“南人北相”的贺天健,在自然景物中融入现代建设成果,作品充满时代气息、风貌,老当益壮,后劲充沛,不同凡响。上世纪中后叶,应野平层出不穷的河山新貌作品,陆俨少“勾云划水墨块”的笔墨语言,极大地提升了山水画的审美价值和学术品位。上述名家名作,不但在当时处于全国的领先地位,而且在现代山水画发展史上留下了浓重篇章。
进入新时期,海派山水更有卢甫圣、罗步臻、乐震文、朱敏等脱颖而出,各展才华,为维护海派的地位、尊荣尽心尽力。而季平城市山水的呈现,无疑为这部雄浑的交响增添了发聋振聩的奇妙旋律和响亮音符。我们所处的时代,需要描绘祖国锦绣河山的巨幛华卷,反映现代化建设的精品力作,更需要反映现实、直面人生的都市风貌、世象百态与生存空间。季平从步入画坛就将创作重心移向上海城市发展的重大事件、社会风情与人文关怀。他的主题性创作《五卅运动》,以近乎近景特写的手法再现英雄城市缔造者前赴后继、可歌可泣的斗争场景,正是由于前辈的艰苦卓绝才撑起了城市的脊梁。他的《都市印象》系列,参加第九届上海海平线绘画雕塑展,使行家对这位有思想性的艺术家有了久违的视觉冲击和难以名状的期许。当他的《圣历浮想》入选第十届全国美展上海展时,敏感的艺术评论家意识到:开一代风气的海派翘楚应时应运破茧一蜚,将为当代水墨树立起新的标杆,提供足资借鉴的参照。
上海有着其他内地一线城市所难以企及、类比的欧式建筑,它是由沿海渔村向国际金融、商留都会华丽转型的重要标志,岁月的沧桑、时代的变迁,为“万国建筑”积淀了丰厚的历史底蕴和人文气息。季平在描绘这类题材时,完全脱略了传统山水的勾、染、皴、擦与布景程式,他的线条粗犷、凝重,横、直相破,交错、重叠,将钢筋、水泥的质量感和厚重感统一在水墨、色彩的光影、明暗变化、对比中,积墨与积彩的交替运用,有效地规避了当下千人一面的程式和套路,而其艺术精神却是现代的和时尚的。《新天地街景》以鸟瞰式的构图描绘紧挨的店铺、流动的人群,虚与实的物象表现出纵与深的空间层次,填彩与渲染的处理,使新天地这一上海新景观有了令人目不暇接的视觉审美,都市人生活的快节奏、新时尚在画面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示与铺垫。在《咖啡店》水墨系列、《初冬晨景》、《都市晚歌》、《似春年华》等作品中,把各式人物的心态、心境、情感、情思刻划得入木三分、淋漓尽致。通过对群体的个体的人物生存状态的刻划,反映各阶层市民对人生、事业、理想、前程的追求与向往。如果说农耕社会的《觅句图》、《访友图》表现的是文人士大夫智山乐水的情怀与情思,那么,季平的《人约黄昏》、《小亭秋风》、《寒窗之路》、《秋风晚归》、《岁月留痕》等作品,则从不同侧面折射出父辈对这座城市的记忆、怀恋,同龄人对当下境况、未来生活的向往。这种表达方式,是画家深思熟后的自由选择,也是季平作品知人情、接地气、富哲理的显著特色。当下画作,无病呻吟者有之,粉饰太平者盛行,恶意炒作者司空见惯。令人欣慰的是,季平以一位艺术家的良知,不吝笔墨刻划城市务工者的艰辛劳动、生存状态与人生追求,八〇、九〇后青年的喜、怒、哀、乐。他的作品在海派美术馆展出时,就有许多青年艺术爱好者慕名前来欣赏,并在他们喜爱的作品前交流、评论,不时发出会心一笑。这足以证明季平的艺术以真情实感感染和吸引了观众,他们从作品中真正获取了社会的正能量。
现代水墨空前广泛的包容性揭示着它的“多元价值取向”。在艺术环境十分宽松、资讯异常发达的当今,人们可以接触越来越多的艺术样式,这是时代进步的恩赐。季平的城市山水在上海艺术空间彰显其独特的审美价值,固然是其开时代风气的品位的合理报偿,也是同道、学者对其艺术追求的首肯、褒奖。城市的文化软实力,有待于一代又一代艺术家的全身心投入、创造与提升。就这个意义上说,季平的城市山水,不仅仅是传统山水的当代延伸,他的探索至少可以引出一些当代中国画的重要命题:一是关于传统绘画如何在当下获得新的生命力;二是中国绘画的当代人文关怀与古典情怀的关系;三是中国写意画如何在吸取了西洋绘画技巧的同时保持笔墨的经典意味。总的来说,季平的绘画延续了中国画在现当代由精英化、文人化向市俗化、现实化的发展脉络,他画中的城市风景和人物艺术地反映出这个时代的都市居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这是发生在我们周边活生生的现实,却也是被我们习空见惯不以为然的现实。感谢季平用绘画的样式表现了出来,让我们在重新认识和反省我们所处的都市生活的同时,也重新思考艺术和生活的关系。
推荐
-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