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与投资 · 2015年十月刊】季平作品欣赏

【收藏与投资 · 2015年十月刊】季平作品欣赏

原创 2015-11-02  收藏与投资

闲置的情感与彷徨的墨色表达

蔡广斌

季平是我的好朋友。在我的心目中他的艺术实践真诚而富有建树,他的艺术与人品在我来往的圈子中倍受好评。艺品即人品,好的艺术都是对文化与现实的真诚诉说,季平的艺术便是如此。

十年前,尚辉先生曾经在评论季平作品的一篇文章中写到“季平生于上海,熟读这个都市的深处生活,他每天走过淮海路这个商业繁华而人性复杂多样的街区,敏锐的视角与内心思虑常常围绕着他的头脑。”的确如此,季平十年来的艺术锐变与他生存的都市息息相关。作为朋友我目睹了他的头脑意识与作品观念的变化过程,对社会现实与思潮的深刻分析成就了他的艺术观念向当代性转化。

1646347727.jpg

城市人缩写·夏日,纸本水墨,57cm×42cm,2015年

上海水墨艺术圈以人物为表现对象的画家不少,但多数人都延续了惯用的七十年代连环画式的构图与表现手法,线的勾勒与明暗关系画法既没有受到真正的现当代艺术的影响也没有真正吸收传统绘画的灵动与韵意,“修养浅薄”、“艺术表现苍白而无生命力”、“造型能力受制于上海这一阶段艺术教育的单一模式”等等。这种对传统与当代艺术的“无知”或只是“皮毛”式的误解,防碍了他们对水墨艺术发展的清醒认识,更无法去把握水墨艺术当代性的光明途径,十分遗憾。对此现象我深感无奈并忧虑其中“误解”的持续。相比之下季平从这种现象中脱颖而出,“对现实生存环境的个人理解、对德国表现主义与新表现艺术的研究,重视个性意志的笔墨结构的提练与浓缩使他的水墨艺术渐渐向独语自说的情感化墨色处理转变、精神力量引导了他的水墨艺术语境快速当代化”,“静溢中,多少生活领悟!季平的水墨艺术越来越走向内心”,这是我不久前看他新创作的一批水幅与宣纸有同等效果的餐巾纸上的作品所感受到的。“一个个独自闲置的人物、彷徨的表情与动态”深深地打动了我的内心,试想生存于当下社会的我们,当每一个人都静思之时,安详与平静似乎是我们难以追寻的东西,甚至于无望,焦虑中彷徨的心态致使情感空间越加狭小,直至完全内心私密化,这种私密的情感空间只能使今天的我们独自私语。季平的近期作品从几年前的“街头里弄的众人行走中的恐慌”向一个人“独自私语”转化。当然这种转化的过程在具体表现形式上还需要完善并走向彻底,但我分明在他近作中的一个个人物的表情与神态中看到心灵的诉说,“作品本身无语,呈现出的却是让我们在感动中理解了许多”。

1646347728.jpg

城市人缩写·工地上的民工,纸本水墨,57cm×42cm,2015年

我理解季平的艺术。分析他的作品语言,我觉得可以从两个方面提示给朋友们:一、季平的生活态度;二、季平的艺术表现原动力与所体现的社会性与当代意义。

首先,季平以“真”的态度对待生活,“真”的生活实践并不是一般人所能求的。萨特在存在主义巨著《存在与虚无》中探讨了人的生存价值及生存的实与虚的转换关系,当时他所论及的西方生活年代与文化思潮同当代中国社会有许多相似的地方。目前中国社会处在丧失了传统文化理念及没有形成当代文明文化的特殊阶段之中,情感与道德行为严重走形,留下的只有对传统儒家文化的“追念”与对西方现代伦理道德及文化的“仰望”,“真”似乎在中国大陆销声灭迹了。作为季平的好友,我们常在交谈中深感他的急迫与心中的焦虑,探讨人性本身与社会环境成为他寻觅真情实感的真实目的。(“精神价值的丧失成为总结文革及改革开放三十年来这段历史间人们痛心疾首的共识”,“真”或许只存在于几代人的内心了。)所以当季平以“真”的生活态度出发,将“真”的情感生活用文化的标尺去衡量时,我感觉这种衡量显得过于费力或压抑了,但是,当我们扪心自问,谁又能否定这种费力恰恰不是当下艺术家有所成就的真实基础呢?

另外,季平新作品的表现方式突破了上海地方化的水墨特点,他研究德国表现主义与中外当代艺术成果并从综合材料中找到他目前的表达手段与合适的艺术形式、结合熟悉的水墨技法,完成了这一阶段的作品,“新的作品画幅虽然小,但精神化的表达更加到位,作品主题直指时下城市化人群的心理深处”。这在《无语》、《呢喃》等系列作品中尤为突出,一幅幅忧暗的墨与色的空间包围着那些苍白而伤感的表情,其中的神情动作都透露出无可奈和又难以言表的内心活动。这些作品一张张反复地出现,强烈地表述出一种独语化的“日记式”水墨语言。在具体技法上,他吸收了现代主义多种表现方法,经过浓缩过滤成水墨形式后,形成了他所特有的个人化水墨表达方式,这种水墨表达方式强调的是个人心理化的整体意识问题。由此可见,季平的近作其当代性便不言而喻了——因为当代艺术所要表达的主要观念便是个人心理与社会性的融合或碰撞。

当然,我还希望季平的创作及他目前对纸张材料的“能量”的挖掘能够继续下去,我也希望季平的水墨探索在这批小幅作品的铺垫下继而有大件作品出现,之所以这样说是根据季平的个性,毕竟以他的性格出更大的作品才是他的本意。

 

1646347729.jpg

城市人缩写·海上浴场,纸本水墨,57cm×42cm,2015年

其实,当评价季平的新作品时我不止一次的回想起波依斯讲过的一句话:“当人们看到我的东西时(作品),我便在那儿。”波依斯的意思是说他的作品代表了一种认知、发现及创造过程中的自我化。实际上早在中国宋代,水墨艺术便已经达到了当年文人画观念的顶峰,梁楷的《泼墨仙人图》、马远的《寒江垂钓图》等等都是将传统艺术个人化并传达道家出世思想的典型之作。而我们回看当下水墨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则回避不了水墨艺术观念化与材料使用的个人化。季平的新作品从某种角度说明了这一点。他在展望不久将举办的个人作品展时谈到展出方式与作品将传达给人的感受时充满一种意识化的期待,我理解为是一种心理化的交流,与观众交流对社会、对自我的一种领悟。至于他的绘画,基于他的个人化的探索、表达意愿,我认为是十分成功的。

1646347730.jpg

城市人缩写·外籍教授:安东尼,纸本水墨,57cm×42cm,2015年

在结束本文时,我特别强调一下本文的题目“闲置的情感与彷徨的墨色表达”的用意,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季平这批作品的艺术形式完全是出于表达这种意图而产生的。

“出于观念,实现一种纯粹的表述。”

1646347731.jpg

无语系列,纸本水墨,24cm×22cm×25,2010年—2013年


1646347732.jpg

季  平

        1956生于上海。毕业于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国画系现代水墨研究生课程班。现为上海中国画院画师,上海书画院画师,上海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林风眠艺术研究协会会员,上海书画进修学院教授。

 

2015年

都市的怀恋——季平城市山水作品展,朱屺瞻艺术馆,上海

面孔——2015中国人物画名家邀请展,大壶艺术中心,上海

大匠不凿•朱屺瞻艺术馆建馆20周年艺术展,朱屺瞻艺术馆,上海

巴黎中华艺术节之“笔墨香息”艺术展,法国巴黎13区政府展厅

粉墨•社戏——中国戏曲人物画名家邀请展,朱屺瞻艺术馆,上海

 

2014年

岁月留痕——城史文脉系列作品展,上海书画艺术馆,上海

节点——明圆水墨艺术年度邀请展,明圆美术馆,上海

 

2013年

釜山、汉堡、上海相聚的交流展,釜山美术馆,韩国

样式——上海水墨的十个个案,上海张江当代艺术馆,作品由当代艺术馆收藏,上海

上海美术作品进京展,中国美术馆,北京

季平当代水墨作品展,上海张江当代艺术馆、博雅大酒店,上海


汪家芳网站落款.jpg

0

推荐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

取消
建站ABC 建站ABC提供技术支持